冷静!余额宝不是高收益神话,也不是金融搅局者
如果将日前“取缔余额宝”看作是一场声势浩大的游行,那么央视证券资讯首席评论员钮文新一定是庞大的金融保守者大军最前的奔走呼号者。
一场关于余额宝的大论战就此展开。虽然钮文新有不少银行业拥趸者,不过,据新浪科技发起的一次2万人参与的微博投票数据显示,88.9%的人不支持取缔余额宝,93.7%的人表示愿意投资互联网金融类产品。
钮文新的观点认为,以余额宝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产品是趴在银行身上的“吸血鬼”、 典型的“金融寄生虫”, 它们并未创造价值,而是通过拉高全社会的经济成本并从中渔利,“当老百姓沾沾自喜于手机账户中又多了几块钱利润的时候,我们是不是想过,自己所在的企业融资成本正在面临大幅上涨的风险。整个中国实体经济、也就是最终的贷款客户将成为这一成本的最终买单人”。
钮文新举出日本的例子来佐证,“日本同样是高储蓄国家,谁听说日本允许余额宝的出现。我想,对任何一个市场经济体,对于任何一个还有些智商的金融监管者而言,都应当旗帜鲜明地抑制余额宝。那为什么中国在容忍?为什么世界范围内只有中国出现余额宝?”
而在钮文新“发威”之前,还曾有银行大佬直斥余额宝为金融市场的“搅屎棍”,称其严重破坏了市场秩序,而且做法与十年前银行曾经尝试,如今早被禁止的玩法如出一辙。
看着专家和业内人士的争论,广大用户其实是管不了那么多的,他们看到的是远高于银行利率的收益率,甚至有人把公积金取出来存入余额宝,每天看着“赚”到的利息,就像做了一份兼职。正是广大网民的用户,因此让余额宝短期内膨胀到3000亿的规模,网民也给余额宝的反对者钮文新扣上了“新四大才子”的帽子,讽刺他的言论太逆天。
记者日前采访了一家互联网金融公司“向上360”的CEO陆雨泉,他对互联网金融与余额宝的阐述,恰好能够给“取缔余额宝”做一个注解。
问:余额宝是互联网金融创新吗?
陆雨泉:余额宝的做法只是把传统的基因业务放到互联网上来卖,并不能算是创新,并没有产品和模式上的创新。
问:余额宝是中国的首创吗?外国是否也有类似于余额宝的产品?
陆雨泉:互联网金融这个词语是阿里巴巴率先提出来的,但余额宝这种互联网金融产品Paypal已经在美国做过尝试了,但受美国投资渠道广泛影响,Paypal版“余额宝”的收益率只有1%,因此很快就下架了。
问:余额宝不到一年时间就“圈”了3000亿元,有人认为这是抢了银行的存款,会影响银行放贷?
陆雨泉:这是一个误区,余额宝只是把货币变为基金,存入到另一家银行而已,成为另一家银行的存款。
问:那余额宝到底刺激了银行什么?
陆雨泉:从目前来看,余额宝等互联网金融产品刺激得最明显的莫过于银行的“经济业务”——银行替保险公司做保险代销可以获得收益,替基金公司做基金业务也可以获得收益——曾经这部分业务收益明显,而如今首当其冲被余额宝刺激。
问:为什么银行对余额宝的反应如此强烈?
陆雨泉:因为互联网对其他行业的影响太大了,所以这种轻微的影响也让银行担忧和敏感,他们不得不小心互联网对他们带来的改变,但是真正的改变还需要一段时间,我预计可能在未来的两到三年。
问:社会上对余额宝是金融业“搅局者”的看法是否准确?
陆雨泉:十年前银行的确出现过欺骗用户的行为,他们通过夸大收益率的方式吸引用户,但最后却不予兑现;但是现在余额宝、百度百发的收益是真实的,例如,百度百发的收益率被定在8%,对于高出的部分,真的是百度掏钱补贴用户。互联网金融区别与传统金融的是,后者重在当前而不是未来,付出多少成本就要求相应的收益;而互联网更考虑用户创造的价值,正如现在打车软件的烧钱竞争一样,腾讯和阿里宁愿掏钱补贴的哥也要推广自己的产品,传统产业肯定不会这么做,但互联网公司却认为值得。
比如向上360,是基于互联网金融的思想而不仅仅是科技与数据金融。互联网金融是贴合金融创新的时代要求,而互联网金融的核心是“长尾市场”、“去中心化”、“普惠民主”。在互联网金融的概念中,降低金融服务成本,提高效率,发觉以前被忽视和遗忘的金融需求,这正是折射了“金融服务应是一项人人均应平等享有基本权利”的理念。并且对于普通大众来说,高门槛的投资金额让其望而却步,而互联网金融的催生是扩大金融服务范围,将普惠金融的概念渗透到“草根“文化中。所以像“余额宝”、“向上360”这类互联网金融的先驱者,并不是“搅局者”,而是民主金融发展的推动者。
问:余额宝的高收益率会持久吗?
陆雨泉:随着中国投资渠道的增加,以及类似的互联网金融产品的竞争,余额宝的收益率会持续下行,越来越低。